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,雌激素水平下降和卵巢功能减退,一些泌尿盆底疾病逐渐显现出“偏爱”中老年女性的趋势。其中,盆腔脏器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,它导致排尿障碍、下腹胀痛以及性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症状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与心理状态,许多女性对此深感困扰。然而,因社会认知不足与就医羞耻感,许多患者常常选择默默忍受,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。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(浙江省新华医院)泌尿外科主任医师胡青呼吁公众,打破“难言之隐”的沉默,科学认识盆腔脏器脱垂的预防及治疗,以增强女性健康福祉。
多年顽疾的困扰:排尿困难成心结
75岁的王奶奶近年来饱受排尿困难的折磨。每次如厕都要耗费很长时间,然而总感觉排尿不尽,甚至伴有下腹胀痛和反复尿路感染。起初,她认为这只是“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”,直到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,才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泌尿外科胡青主任的专家门诊就医。经过详细检查,胡青发现王奶奶的病情远比想象中复杂:盆腔脏器脱垂导致膀胱明显下垂,压迫尿道,超声显示排尿后膀胱内残留尿液高达200ml(正常应小于50ml);膀胱镜可见肌小梁增生,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逼尿肌收缩乏力。
生物补片“托举”脱垂器官,重建盆底结构
针对王奶奶的膀胱膨出问题,胡青主任团队决定采用先进的生物补片植入术。与传统手术相比,生物补片具有高相容性,取自人体生物材料的补片能与组织融合,降低排异风险;同时,其持久支撑力能够有效承托脱垂膀胱,恢复盆腔正常解剖位置,并且复发率较低。胡青强调:“在生物补片的使用过程中,医生的精确裁剪与专注操作至关重要,才能确保既有支撑力又具收缩力。”手术历时一个半小时顺利完成,术后复查显示王奶奶膀胱位置恢复良好,解剖结构得到根本性纠正。然而,胡青指出:“解决结构问题只是第一步,患者的膀胱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已功能受损,还需进行针对性的功能康复。”
创新治疗——电针膀胱康复
为了解决膀胱逼尿肌乏力的问题,胡青团队启动了医院泌尿外科独创的电针膀胱康复治疗。通过电刺激精准穿刺特定穴位,促进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。经过三个月的系统治疗,王奶奶的排尿功能显著改善,残余尿量从200ml降至20ml,排尿流速恢复正常。她高兴地表示:“现在上厕所轻松多了,终于能睡个好觉!”
不要忽视“掉下的肉球”,及时就医很重要
胡青指出,盆腔器官脱垂是一个常见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,正逐渐成为影响中老年女性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。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年龄、妊娠、分娩、长期慢性腹压增加及遗传等因素有关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,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,尤其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中,发病率高达30%-50%。“其中膀胱脱垂(也称‘膀胱膨出’)占比较高,约占40%。这主要表现为盆底肌肉和韧带松弛,导致膀胱向下膨出至阴道前壁,严重时可脱出阴道口,引发漏尿、尿不尽等症状。”胡青补充道。
浙江省新华医院泌尿外科目前是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,凭借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盆底疾病与性功能障碍诊治中心的优势,胡青主任团队已建立涵盖妇科、泌尿外科与康复科的联合诊疗体系,并在技术创新上不断探索。在盆腔脏器脱垂领域,医院常规开展重度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微创手术,应用生物补片技术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,助力百余名女性患者重获健康。在这一治疗领域,团队已经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阶梯性诊疗方案,取得了显著成效,处于省内领先水平。
胡青提醒,早期干预与科学管理能显著改善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症状。她建议,45岁以上的中年女性每年进行泌尿生殖道检查,评估盆底功能,尤其是高风险人群。同时,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提重物,必要时可做一些盆底肌锻炼,比如凯格尔运动,以增强盆底肌的功能。一旦出现脱垂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,不要因羞耻而影响健康。
关注女性健康,从现在开始。当您面临相关问题时,918博天堂愿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。